主席:
香港人口老化講了差不多二十年了,據統計處最新的人口推算,2012年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有98萬,70歲或以上有71萬,到2041年,前者上升至256萬,後者亦升至204萬,但勞動人口在未來近30年間沒有太大變化,徘徊在480至490萬之間。現時香港所謂的三根支柱,儲蓄、綜援和強積金不能應付已迫在眉捷人口老化問題,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支持成立全民退休保障,解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
在支持全民退休保障同時,我們要求政府盡快改善現時強積金制度的種種缺陷,特別是完全漠視非在職人士,主要是家庭照顧者的晚年生活。勞聯李鳳英在上屆立法會裡經已提出,改革強積金制度,把現時強積金只與職業掛鈎增加與年齡掛鈎,政府為非在職及非全日制學生的勞動人口,主要是家庭主婦及失業人士,承擔強積金的最低供款。供款額參照現時強積金僱員供款的最低入息為基礎,即6500元的百分之五,約為325元。
據統計處的資料,08年本港家庭照顧者人口有67萬、09年是66萬、10年是70萬,11年是67萬,本港家庭照顧者人數平均是67.5萬,相對穩定。若按此政府每月為家庭照顧者供款,每年涉及公帑開支26億元,再加上把現時3.3%的失業率,開支也是30多億元,相對於政府提出的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單是計劃開始時每年涉及的公帑便要60億元,並會隨人口老化逐年遞升,政府為家庭照顧者和失業人士承擔強積金供款,財政上完全可行。
我強調,這建議只是改革現時強積金制度下的弊端,不能代替一個有效的退休保障制度,因此,爭取全民退休保障仍是我們的目標。但這建議仍有積極意義,它代表了政府肯定了家庭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願意在公帑裡支付他們的強積金。在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前,與年齡掛鈎的強積金計劃不會衝擊現行制度,爭議較少,我由衷希望政府考慮這個建議。
主席,在今天的議案裡,我不能不提原動議第三點,建議刪除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的資產和入息審查,把計劃作為全民退休保障的過渡方案。我很希望事情是如此發展,但很可惜事實並不是這樣。政府斬釘拆鐵提出了有資產審查的長者特別津貼計劃。在沒有全民退休保障的前提下,沒有資產審查的長者津貼計劃不但在財政上不可行,並且要承擔政府可能推倒計劃,一些有需要經濟支援的長者無法受惠的後果。
在社會運動的抗爭裡,從來都是有不同策略的爭論,我們在爭取全民退休保障亦面對相同的處境,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局部改善,最終達到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目的;亦可以一種對決的策略,犠牲局部改良,冒政府撤回改良方案的風險,迫使政府落實全民退休保障。
主席,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內部討論長者生活津貼時也出現這種情況,兩種不同意見激烈爭論,但取終我們必須在兩難甚至多難中作出取捨,我支持不同的局部改良,來改善長者的生活,但我尊重不同團體的取向,並真誠希望不同的爭取策略也是殊途同歸,最終達到全民退休保障的目的。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