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達6540人,若減去400多公里的香港的郊野公園,香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上升至超過一萬人,香港地少人多,可見一斑。如何解決香港市民的住屋問題,特區政府一直處理不好,特區政府口裡強調要保持香港樓價的平穩發展,但香港樓房價格從來沒有平穩過,樓價只是在經濟危機時急速下跌,與危機過後的飛升兩極發展,並做成了有物業與無物業,兩個社會階層的對立。隨着時間的發展,這個對立的鴻溝越拉越闊,政府要制定房屋政策便如履薄冰,既要平抑樓價,讓無殼蝸牛有機會置業,又憂心樓價下挫,引起已置業市民不滿。
今天,本會同僚提出了琳瑯滿目,壓抑樓價的措施,在這些建議裡,有一些是過往勞聯立法會議員李鳳英一直主張的,如為公屋輪候冊上的住戶提供租屋津貼,有些寫在我參選政綱裡,而政府最近已實施的,如買家印花稅。我相信議員的建議,特區政府在制定房屋政策時定會參考。在這裡我再提出一些建議供政府考慮。
原則上,我同意行政長官在上周出席本會答問大會時所說,社會有需要廣泛討論香港土地的長遠規劃。行政長官說政府現時已開始做第一輪的思考和準備工作,在適當的時候便會諮詢本會和社會的意見。但涉及香港土地整體規劃是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涉及不同階層的利益,如何建立一個有效,良性互動的諮詢,而不是增加社會的內部撕裂並不容易,我希望特首能審慎處理,不要採取一種霸王硬上弓的態度。
在上星期,本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包括了勞聯在內的不少團體都認為,應該把鐵路上蓋物業收益計算在票價的調整機制內。如果從住屋需求考慮,這些鐵路上蓋的物業,基本上是政府津貼港鐵發展,政府對發展哪類型的住宅有更大的發言權。在過往一段時間裡,港鐵把上蓋物業發展為超級豪宅,不是一般中產階級所能負擔,無助解決普羅市民的住屋問題。在港鐵的董事局裡,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庫務局局長、運輸署署長都是成員,他們有責任為港鐵上蓋物業發展把好關,不要把珍貴的港鐵上蓋物業,發展成華而不實的豪宅,脫離中產階級的購買力,無助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
主席,僅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