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去屆特區政府在處理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出現了重大的失誤,這些失誤,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還是當行政會議召集人時,便在《明報》筆陣撰文指出,以為只要不斷把蛋糕做大,不同行業和階層都會分到更大份額,以及中下層市民都會從滴漏效應中得到好處,是特區政府兩個很大的誤區。我完全同意文章的觀點。昔日的行政會議召集人現時已當上行政長官,我對特首糾正過往政府施政誤區有很大期望。
我要指出的去屆政府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把做大個蛋糕與分配好蛋糕兩者對立。政府只重視前者,搞好經濟,做大個經濟蛋糕,而把後者視為「大幅財富轉移的方式,去解決就業貧窮問題。」認為這是「高福利主義的方式,徹底改變行之有效的經濟運作模式。」帽子一頂接一頂,毋視搞好經濟和處理好財富再分配兩者應相輔相承。
香港的貧富差距發展到現在,已危害到社會的向前發展,政府甚至要推出一些民粹政策,舒緩社會不滿。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為世界政經形勢把脈,指出社會的不平等是未來十年最迫切的問題,愈來愈多的共識認為,現時財富不均的趨勢很危險,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這同時亦是香港的寫照。
在上星期五,特區政府宣布成立扶貧委員會,我期望委員會能盡快展開工作。較早前,在行政長官的答問大會裡,我問行政長官會否考慮開徵樓宇資產增值稅,行政長官回應沒有排除這可能性,但強調資產增值稅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稅種。我同意資產增值稅有一定複雜性,正因如此,政府更需要及早全面檢討稅制,確保不同階層市民能合理分享到經濟成果。
我和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是有一些具體的紓緩貧富懸殊的措施,如設立失業貸款基金、為家庭照顧者設立強積金供款、取消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資產審查和設立基本生活指數等,這些建議,都是力求有效運用公帑、可持續性和協助有需要市民之間取得平衡,我不打算在今天的辯論裡再詳細說明當中的具體操作,但在未來,我定會把意見向扶貧委員會和政府相關部門反映,爭取成為政府政策。
主席,扶貧委員會在強調紓解民困之餘,有一點我不能不說,特區政府在05至07年也曾成立扶貧委員會,任期同樣兩年,並由當時的財政司長擔任主席,委員會的層次也相當高,但仍成效不彰,政府為何認定新的扶貧委員會可超越前扶貧委員會,而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若扶貧委員會不檢討過往的經驗,重定方向,我擔心新的扶貧委員會,也只是新瓶舊酒,難免重蹈覆轍,無助解決香港的貧窮和貧富懸殊問題。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