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 回購領匯股份 議案辯論

主席:

在今年三月中,領匯在其核下的商場搞了個「我們的尋味時光」活動,領匯的宣傳稱活動是「尋找伴著大家成長的老字號,細味牽繫街坊的幾代食肆,品嘗濃厚風味的地方菜,到訪滿載兒時的回憶食店,三十個遍佈各區的尋味熱點,讓大家融入社區,感受香港的飲食文化風情和情懷。」這活動宣傳展開後,惹來了社會的猛烈批評,指領匯接管公屋商場後,大幅加租,不少活動宣稱要尋找的老字號、街坊菜的小商戶被迫結業搬走。領匯一手摧毀了屋邨社區的飲食文化和地道風情,以至市民和街坊的集體回憶,一面又用公關包裝,以名人的尋味活動自我宣傳,為自己重塑型象。

市民的不滿正反映了把原本屬房屋署的屋邨商場私有化的問題徵結。在2005年底,領匯上市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立法會曾就領匯上市進行休會辯論,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在會上表示,「領匯的首要目標,是要節約開支和提升商場效率,包括加強宣傳推廣、改善商場環境、吸引更多顧客人流,令商戶生意暢順。只有在這些前提下,領匯才有空間根據個別行業的情況調整租金。」局長並認為領匯和商戶是合作夥伙,互惠互利,最後會達致一個雙贏局面。事實說明,當年局長承諾的雙贏沒有出現,結果是領匯獨贏。

在領匯資產提升的過程裡,要改善商戶組合,結果有小商戶被迫遷,要提升硬件配套,便要大幅增加租金。現時的領匯屋邨商場,的確裝修得美輪美奐,不少的連鎖店鋪,進駐其中,但商場也變得千色一面,摧毀了原有商場人情風貌,離開了屋邨商場,服務街坊的傳統功能。

領匯上市的目的是要節省開支,提升商場效率,這個目標並沒有達到。領匯接管了商場後商場租金大幅提升,商戶的開支大幅增加;小商戶負擔不起租金,離開了商場,迫使不少的街坊為了買便宜一點的生活所需,要去更遠的地方,效率下降。最近坊間有本暢銷書叫「錢買不到的東西 – 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領匯上市,正正是政府把一些不應全用市場衡量的東西,全盤的市場化,金錢與正義之間,失去了平衡,這教訓十分深刻。

主席,今天的辯論是要如何彌補政策的失誤,現時有兩個意見,一是政府另起爐灶,覓地興建政府管理的商業設施,此外,便是政府回扣領匯股份。這兩方案可再作研究,但恐怕要短期內成事,並不容易,我認為,當下政府可做的是檢討小商販政策,容許小商販有多一點營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