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關注青年人面對的學業、就業、住屋置業和創業問題 議案辯論

主席:

今天的動議討論青年人在學業、就業和住屋方面面對的問題,討論的範圍很廣,我只能集中在學業和在職培訓方面發表意見。

在星期一,我向行政長官反映2013年施政報告的意見,當中便包括了檢討現時的副學士制度和增加資助大學學士學額。近年來,在所謂教育產業的推動下,香港各大專院校出現了全面市場化的趨勢。在2011-12年度,入讀資助大學學位的學生有1萬6千多人,但同期郤有4萬5千名同學考獲入讀本地學士學位課程的最低要求,這反映了現時的資助大學的學士學額未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各所大學是有能力大幅擴充學額,據政府提交給立法會的資料,在2013年大學的自資學額有7700個,較2012年增加7成,2010年,各所大學針對副學士,自資銜接大學學額有3000個,今年可增加至6500個。

當政府不願投放資源,增加大學的資助學士學額,而自資大學學額郤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只是說明教育已淪為一種生意,並要學生負擔更為沉重的學費,這已經扭曲了教育的原意。政府有充足的資源下,公帑承擔教育上的開支是責無旁貸,教育的開支實際上投資社會的未來。因此,我支持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增加資助學士的學額。

與年青人教育有關的另一課題是在職培訓,但在職培訓,需要不單是課程,更重要的是需要時間,但香港僱員工時長,在沒有標準工時和有薪教育假期等措施配合下,香港的在職進修得不到健康發展。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飲食業的技能提升課程,飲食業聘用了不少的年青人,但行內的技能提升課程,大多是安排在深夜進行,政府辯稱是方便飲食行業工友放工後進修,但要真正方便進修,不可能是要工作了一整天,疲倦不堪的工友,半夜三更還不能回家休息,而要去參與技能提升。

在今天動議裡提出設立培訓假期,我所屬的勞聯在八十年代便一直倡議設立有薪教育假期,建議凡僱員為僱主工作滿一年,便可享有為期四天或以上的有薪教育假期,勞聯每年向勞工處處長遞交有關改勞工法例及政策的意見書中,均有提出有關的要求。因此,我完全支持今天動議裡有關設立有薪培訓假的要求。

主席,最後不能不說的是標準工時,沒有標準工時,僱員便沒有足夠的工餘時間進修學習,無論是為了僱員的健康,為了青年人能持續進修,以至為了建立更公平合理的社會,立法制定標準工時都是必須的。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