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本會討論推動環保工業並不是一個新議題,但今天的討論還是別具意義。因為政府打算擴建三個垃圾堆填區,要向本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事件引起很大迴響,要擴建堆填區的原因便是香港的垃圾多,堆填區即將填滿,必須擴建,否則垃圾便無從處理,而推動廢物循環再做,無疑有助減輕堆填區的壓力。
環保工業和廢物再生、循環再造息息相關,在討論推動廢物回收,很自然便會關注如何回收家居垃圾和垃圾分類,沒有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便不可能有具規模的環保工業,就如今天提出的動議和修正案議員提出的意見,鼓勵市民垃圾分類,完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等,這些對推動香港環保工業發展十分重要。
三色回收桶鼓勵市民把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回收已推行了十五年,據政府今年初回應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現時全港放置了約1萬6千套廢物分類回收桶,放置地址包括了公共和私人屋苑,學校、公眾地方以至郊野公園等,方便市民把垃圾分類丟棄。有垃圾分類,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足夠的配套的措施,確保在市民利用回收桶分類的垃圾,是確確實實能運到環保工業的廠房,而不是運去堆填區,否則垃圾分類便失去意義。
月前,便有傳媒報導,有清理三色回收桶垃圾的承辦商承認,由於可循環再做的垃圾出路有限,最終只能把部份的回收垃圾棄置在堆填區。在去年,棄置在堆填區的廢紙有70多萬噸、塑膠有60多萬噸、鋁罐等金屬6萬多噸,這樣的情況十分不理想,亦說明了要處理香港的垃圾,鼓勵市民自覺分類垃圾固然重要,但更大問題如何催生香港的環保工業,有足夠的能力處理本地已分類的垃圾,這是政府不能迴避的問題。
在2007年,勞聯立法會議員李鳳英,已在本會要求政府正視香港環保工業薄弱,要求政府幫助環保工業,特別是中小型的環保工業發展。日前,環境局局長透露,政府月內成立督導委員會,跨部門支持回收業,並會成立回收基金,提供土地或直接以公帑補貼回收商,督導委員會並會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統籌。儘管這是一個遲來的行動,但遲到總比冇到好,我希望政府今次下了決心支持環保工業,在推出政策時能考慮週全,確保政策能順利展開。
主席,最後有兩點不能不提,一是環保工業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香港已接近全民就業,我不希望環保工業成為部分商界要求輸入勞工的借口。此外,便是現時環保基金資助社區團體營運一些廢物回收工作,但有地區團體向我反映,由於鋪租昂貴,要找適合的鋪位做廢物回收十分困難,我希望將來的督導委員會除了支持環保工業外,能一併考慮如何在地區層面,協助一些志願團體搞好廢物回收。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