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香港正處在大興土木的階段,在2013至14年的基本工程開支已逾700億,基本工程的承擔額更達3,100多億元,當中包括鐵路、公路幹線、醫院和體育場館等,此外,還有籌劃中的新界東北發展,這是一個龐大的基建計劃,將會重新塑造香港,對市民的生活有深遠影響。今天,立法會結束了兩個多月的暑假,復會後第一個辯論題目便是制定長遠基建規劃,我認為很有意義。
要把這龐大的基建規劃和公眾諮詢做好,當中包括修正案裡提出的基建發展要有資訊科技的原素,我相信,這些大家都會認同。我作為勞工界的代表,更關心落實這些工程的配套和建造過程的工作安全。
在今年初,我在本會提出保障職業安全議案,指出本港未來有更多大型工程展開,政府必須盡快採取措施,改善建造業的致命工業意外持續高企情況,保障職業安全。但動議通過後建造業的傷亡情況沒有改善,在議會歇暑期間,建造業便先後發生兩宗致命意外,導致兩名工人死亡。我在動議內建議建造地盤必須採納房委會工地的相同安全標準,以減低傷亡意外,至今政府沒有回應。香港是一個年均生產總值逾2萬億港元的經濟體系,是富庶的已發展地區,不能再容許以工人的生命冒險,換取基建的發展。
現時香港的基建發展還未到高峰,僱主團體已要求輸入外勞,完全漠視青年失業率高企。據統計處的資料,在今年第2季20-24歲的青年人失業率是8.3%,15-19歲更高達17.8%。要香港基建能健康發展,便要理順建造業的人才培訓和人力供求關係。我在過往已一再提醒政府,必須協調不同工程的施工時間,避免相同性質的工程同時展開,搶奪人手,人為的做成人手不足。
主席,要香港有足夠的人才支持基建持續發展,一個關鍵因素便要在香港培訓足夠的人才。我們知道,建造業議會已設立不少的經濟誘因,鼓勵青少年入行,接受培訓。但這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全面檢討現時的教育制度,改變教育不重視工科實學的文化,讓香港的青少年都能按自己的所長和興趣,得到培養和發展,為香港包括建造業在內的不同行業,輸送人才,這樣香港的建造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才能為新一代創造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