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行業之一,聘用超過二十萬的員工,香港市民近年亦普遍感受到訪港旅客的威力,不論是公共交通工具,以至各個社區,都不難看到那些提着背嚢,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踪影。來港旅客增加,一方面帶來了工作機會,帶動香港經濟發展,在去年,旅遊業為本地生產總值貢獻了百分之四點五,但同時,香港是彈丸之地,人口密集,旅客與市民的磨擦亦時有發生,如何平衡旅遊業的發展與對市民生活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資料顯示,至今年8月底,訪港的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9.4%,當中美洲、澳洲等地的旅客有所減少,中國內地旅客增加超過13%,因此,在討論香港旅遊業的發展時我們面對三個問題,一是如何接待龐大的中國內地旅客,二是如何吸引其他地區的旅客訪港,此外,便是如何保障香港旅遊業僱員的權益,提升服務水平,只有這幾方面都能兼顧,香港旅遊業才能健康發展。
中國內地旅客來港的特點是即日來回的比重較大,資料顯示,在中國內地旅客增長的同時,至今年8月份,入境不過夜的旅客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35%。針對中國內地旅客來港的特點,他們不少是來港購物或參觀一兩個大型景點後即日來回,我支持在靠近口岸和鐵路沿線增建大型購物設施,方便購物旅客,減少市中心的負荷。
中國內地來港旅客增加,彌補了海外旅客減少的情況,但全球各國都在爭奪旅遊業內高端旅客的市場,英國最近便簡化中國內地高端旅客赴英的簽證手續,吸引他們到英國消費,香港如何爭取高端旅客訪港,是香港旅遊業的重大挑戰,但我相信,香港匯聚了中西文化,同時亦是一個國際都會,對海外旅客仍很有吸引力。
要討論香港旅遊業發展,我不能不為香港旅遊業的前線員工發聲。一直以來,香港旅遊業的前線員工都為業界作了重大貢獻,默默承受了種種不合理的對待,部分旅行社為了彌補低價接團的成本,要導遊貼錢開工,交按金,行內說是買人頭、買信封,要求導遊帶團強迫購物等。行內陋習眾多,導遊亦承擔了巨大工作壓力,都是需要改善的問題。
為了改進旅遊質素,上月內地落實了旅遊法,禁止內地旅行社辦「零團費」或不合理低價旅行團,但由於新措施實施不久,對香港業界的影響尚待評估,我要求政府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協助受影響的員工。
為了解決接團旅行社和導遊的不公平安排,勞聯屬下的香港導遊總工會,與近30家接待中國內地旅客的旅行社達成協議,共同簽署了《八一協議書》,把導遊接團的服務和收費規範化,改善業內一些陳規陋習,提升了服務水平,我建議政府和業內能參考推廣,共同提升旅遊業質素。
主席,近期香港的確出現了一些排外情緒,但我不贊成因訪港旅客影響到市民生活,便排斥他們,但政府必須全面評估香港接待旅客的承擔能力,從而作出對應的安排,盲目鼓勵旅客訪港,只會增加旅客和市民的矛盾,最終影響香港好客的聲譽。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