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 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改善長者醫療服務 議案辯論

主席:

香港人口老化,社會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各種挑戰,長者醫療服務便是其中一個重要挑戰。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裡說,一個友待長者的環境,可以鼓勵長者積極渡過晚年,使能力不同的長者保持健康,活躍和獨立。這是提綱挈領,指出要香港的長者活得健康,關鍵是建立一個友待長者的環境。但很遺憾,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資料顯示,在2011年香港65歲以上長者的自殺率在亞太區排第三位,僅次於南韓和中國。社會友待長者的成績,可說是不合格。

長者醫療劵作為支援長者醫療服務的措施,政策是得到市民支持的,但在執行上是否友待長者,便值得商榷。根據規劃署的人口分布推算,香港在2013年共有逾一百萬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當中有近30萬是65至69歲的長者,但醫療劵的門檻定於70歲或以上,換言之,有近30萬的長者未能受惠,因此,政府必須把長者醫療券的門檻下調,凡65歲或以上的長者,都能得到長者醫療券,看醫生時得到資助。

我建議把65歲至69歲領取醫療券的金額定為500元,這是70歲或以上長者一半,這樣既可體現醫療券照顧長者的需要,同時亦可避免降低醫療券的門檻,可能加重公帑沉重負擔。

除了領取長者醫療券的門檻外,醫療券的使用同樣令人關注,長者醫療券除了支援長者的醫療開支外,更可發揮為公營醫療分流的作用。但長者醫療券的使用情況仍待改善,在2010年只有45%合資格的長者使用醫療券,2011年是57%,去年則是66%,儘管長者使用醫療券已有增加,但我相信政府可針對性的加強宣傳,如提醒在公立醫院裡看病的長者登記使用醫療券,並推動更多私人醫療機構參加計劃,方便長者能有更多選擇看醫生,或得到其它的醫療服務。

主席,較早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在本會表示,當局正研究醫療券的可攜性,了解是否可以讓移居內地的本港長者居民以醫療券在內地看病。儘管局長認為問題較為複雜,暫時未能提供實施新安排的時間表。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方向,希望局方能盡早完成研究,落實建議。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