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21 鼓勵工業界回流發展,令本港產業更多元化 議案辯論

主席:

在六、七十年代,香港曾經是全球有名的製造業基地,成衣、電子產品行銷世界,在這段香港製造業的黃金歲月裡,養活了香港數百萬的人口,促成了香港經濟起飛。隨後的發展便是大陸開放改革,吸引了香港製造業北上發展,香港的經濟亦向第三產業過渡。

這是香港過去數十年發展的一段軌迹,今天,香港的經濟狀況如何呢?我引用財政司司長剛發表的財政預算的演辭說:「截至2012年,貿易物流、金融、旅遊和專業服務四大支柱產業,十年內的累計增長百分之八十四,高於同期整體經濟增長,聘用超過一百七十萬名僱員,佔全港勞動人口近一半,貢獻近六成的本地生總值,對香港經濟舉足輕重。」

在今個世紀初,廣東省亦提出的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口號 – 「騰籠換鳥」,即強調廣東省的經濟不能滿足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製造業,必須向高新科技轉型。隨着內地的經濟水平提升,不少香港廠商,在內地經營成本愈來愈重,不得不遷往經濟發展程度更低地區設廠,這成了一時趨勢。

今天的動議是鼓勵工業界回流發展,令本港產業更多元化。香港市民,當然希望香港的產業能多元發展,這不但可在經濟週期裡,減輕香港的經濟波動,同時讓年青人有更多發展機會,各展所長。在這個前提下,工業界希望回港發展,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但時間不能倒流,若工業界的回流是要延續六、七十年的粗放式經營,已沒有可能。這不是政府的政策問題,同時亦是香港的經濟發展已過了這個階段。
工業界要在香港重新上路,必須有新的支撐點,我亦很希望香港的工業家,在新的支撐點下在香港投資設廠,政府在政策上有所配合,讓香港工業產品以至香港品牌,再揚威世界。
主席,香港當下有一個急待發展的工業,但可能與工業回流沒有直接關係,便是環保工業。早前就是否擴建堆填區引起社會很大的迴響,有意見指政府應先鼓勵發展環保工業,推動廢物循環再造,以減輕堆填區的壓力。然而,環保工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都面對租金昂貴的問題。有地區團體向我反映,即使他們能申請環保基金資助,往往在找適合舖位上遇到重重阻難,這例子正好反映本地工業為何難以生存,同時,政府需要更多的政策,扶助環保工業的發展。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