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4 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報告 議案辯論

主席:

本人加入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以來,一直積極參與會議,討論長期護理政策下各種服務。一方面,我希望長者、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盡快能得到照顧服務,同時亦希望減輕他們家人的負擔和生活壓力,特別是紓解基層家庭無助的困境。

現時,長期護理政策的小組委員會的政策研究已結束,但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長期護理政策已有很大改善,恰恰相反,我們各種類型的護理服務的名額遠遠落後於市民大眾所期許的程度。以安老服務為例,截至二零一四年八月底,中央輪候冊上輪候資助護理安老院宿位的長者有 24 250 人,輪候資助護養院宿位的則有 6 440 人。而平均輪候時間方面,護養院宿位的輪候時間超過3年,而輪候入住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更需時接近9年,於是我們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在缺乏照顧的情況下身體每況愈下,每年有不少等不到照顧服務便與世長辭,在2013-14年間,便有5700個長者在輪候服務的隊伍中去世。

在這無了期的輪候中,不但輪候者身心受苦,他們的家人既要擔任護理照顧之職,亦要工作搵食,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壓力,同樣辛苦。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兩方向,一是縮減院舍的輪候時間,讓輪候的長者盡快入住,此外,便是為照僱者提供津貼,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現時,關愛基金下已開始了一項護老者津貼先導計劃,我希望這計劃能盡快為殘疾人以至長期病患者的照顧者提供津貼。

護理院舍不足,輪候時間過長,涉及多個原因,當中主要是護理政策支離破碎、彼此間沒有協調、以及對中長期未來沒有較為具體的預計。我認同報告內的建議,希望政府按照統評機制收集數據,推算未來10至20年間長者及殘疾人士的長期護理需要,及早作人手、撥款及土地等各方面的策劃,以便預留更多時間給培訓、諮詢、商議等各項工作,能有效改善護理服務。

我作為勞工界的代表,特別要為安老行業的人手問題說一說。一方面是不少護老院舍經營者認為人手不足,以至擴大輸入勞工,但另一方面,社會有不少認可的訓練課程,培訓相關人手,如由培訓局及社署舉辦的安老服務人員培訓課程,每年都有超過2000人參加,安老服務保健員註冊課程,每年亦提供過1500個學額,再加上明年推出的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會提供1000個培訓名額,我希望這些措施能為安老服務提供足夠的人才。此外,護理行業必須改善僱員的薪酬和福利、以至晉升條件,才能吸引年青人入行和避免人才流失。

小組委員會的工作已經結束,可是長期護理服務所面對的挑戰卻依然艱巨。我促請政府認真回應報告的建議,與各界攜手逐步紓緩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