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俗語說「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政府在2008至2009年度承諾在財政儲備中預留500億元,以支持落實醫療保障計劃,轉眼這500億元已踏入第七個年頭,但仍是塵封未動,落實遙遙無期。今年,施政報告又稱,已要求財政司司長預留500億元,為市民的退休後生活未雨綢繆,情況與醫保融資如出一轍。我不同意500億是「未雨綢繆」的說法,因為實際上問題已迫在眉睫。前車可鑑,我亦不認為空憑500億,而沒有明確方向和具體時間表,市民會感受到政府推行退休保障的誠意和決心。
去年8月,周永新教授團隊提交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建議,施政報告認為「社會意見分歧」,說要「期待社會理性和務實的討論,從長計議,凝聚共識」。政府決心推行政策,從來都不是待社會凝聚共識,社會討論全民退休保障已超過十年的時間,香港能否落實全民退休保障,關鍵是政府的態度。我要求政府對待市民的退休保障有施政報告裡,特首聲稱的「本屆政府決意徹底改變土地供不應求狀況」的勇氣,「與各界人士共同突破樽頸,共同解決問題」,就退休保障的具體操作提出方案、落實推行,並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
政府在去年底才推出自願醫療保障計劃諮詢文件,再提出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建議,諮詢市民意見。 我不打算在今天詳細討論醫保建議,但我必須指出,政府的醫保諮詢建議對40歲以下青壯年人沒有吸引力,對40歲以上人士保費高昂。約400元的稅務優惠不能吸引青年人參與自願醫保計劃,而對於年長高風險市民,每年保費動輒過萬,亦令人卻步。我認為,現時的政府諮詢文件的建議,未能符合普羅市民的期望。
至於其它的醫療福利政策,我只能以「小修小補」形容。如長者牙科服務,現時有超過41萬長者領取了長者生活津貼,但新的措施只惠及當中80歲以上長者,約13萬受惠,受惠長者太少,而現時長者醫療券只有2000元,根本無法支付昂貴的牙科服務。又如預留8億元發展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彷如前年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這些新措施當然會有市民受惠,但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我們更需要全面檢討政策,而全民退休保障,再不能無了期去凝聚社會共識,而必須坐言起行。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