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過去的一段時間,社會為了政制問題爭論不休,各方各持己見互不讓步,最終造成社會撕裂的局面。現在,政改爭議暫告一段落,卻要面對全球經濟下行的危機,如何修補各方關係、攜手面對環球經濟下滑的挑戰,解決民生問題從而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實在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環球經濟放緩,內地經濟發展轉型對香港經濟的影響開始浮現。有金融分析機構估計,明年的失業率將升至4.5%,失業大軍會增加4萬多人。香港沒有任何的失業保障措施,但不少打工仔女卻是「月光族」,一旦被裁員,便手停口停。我一直要求政府成立失業貸款基金,失業人士重新就業後分期攤還貸款。以貸款形式援助失業人士,不會對公帑造成沉重負擔,同時亦是經濟下行時的救人措施。
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下降,首當其衝的就是本港的旅遊業、酒店業及零售業。今年上半年,部份專營內地團的旅行社已出現經濟困難,一些甚至已經倒閉。我亦收到一些個案,有前線導遊在旅行社倒閉後,無法追討接待旅行團時墊支的款項,如餐飲或遊樂場入場劵費用等。現時,旅遊業議會有規定禁止導遊不合理地墊支費用,但實際上墊資情況依然存在。面對未來旅遊業可能會進一步萎縮,我希望政府先採取措施,保障僱員權益,同時亦須重新檢討本港的旅遊業方針,加強開發本地的旅遊資源,吸引更多不同地方的旅客訪港。
今年五月,政府在未有勞顧會共識下強推「補充勞工計劃」的「優化」措施,容許輸入的技術工人為同一承建商在多於一項公營工程項目工作。計劃名為「優化」,實際極易濫用,可謂輸入勞工的無掩雞籠,會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和待遇。在經濟下行,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我要求政府盡快取消相關計劃,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在我們當前,有數個民生的大議題正在進行諮詢,包括退休保障及標準工時,這些議題其實已討論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並對於政府曖昧含糊的態度感到不滿。我提醒政府,政府以拖字訣處理重大的民生問題,最終只會演變成重大的政治問題,而更令人遺憾的是,政府在處理一些民生問題時,更刻意強化當中的政治因素,進一步分化社會,全民退休保障便是一個明顯例子。
全民退休保障在社會已討論了很長時間,正反立場、財政的可行性等已有相當深入的討論,全民退保何去何從,關鍵已不在民間社會,而是政府的態度。現時,政府仍要就全民退保諮詢公眾意見,並把全民退保的名稱改為不論貧富的退休保障計劃,這是明目張膽在民生問題上撕裂社會,煽動不同階層對立攻擊,這樣的諮詢無論結果如何,對社會都有極大傷害,何況,政府的立場已清楚反映在諮詢的題目上。
主席,政治是眾人之事,討論政制如是、討論民生政策也如是。關鍵在於在討論的過程政府有否關顧到社會各階層所需,持平公正的作決定,使各方彼此尊重互信。我懇請政府從善如流,重視、接納不同的聲音,在制定政策時中立地平衡各方利益。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