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打擊”假難民” 議案辯論

主席:

       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現代化城市,在全球化大浪潮下,些不是出於政治理由的假難民,單純為尋求更好生活,冒險來港利用免遺返審核機制滯港,尋找機會已存在相當一段時間。香港實行的免遣返聲請機制,原意是讓在外地遭受不人道待遇者免被遣返,這本是一項人道措施,但在全球化人潮流動下已出現了不少的變質。按入境處資料,現時已完成審核的五千多宗個案中,僅有43宗獲確立,這便是制度變質明證。

       自2014年統一審核機制實施以來,當局每季都接獲逾1000宗的免遣返聲請個案,但完成審核的個案只有5,600多宗,遠遠追不上聲請個案。大量的免遣返聲請個案不斷累積衍生種種的社會問題,就如今天的動議不同黨派的議員都提出問題,點出問題所在。在今個月中,保安局向本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說明全面檢討免遣返聲請策略時,指出在2016年首十個月,入境處展開了476次針對非華裔非法勞工行動,拘捕了421名非華裔非法勞工和254名本地僱主,較2015年同期增加了26%和44%。我對這些數字感到很大憂慮。

        同樣是根據保安局的資料,2016年首三季來港的非華裔非法入境者人數已較2015年同期減少了800多人,但受聘用的非法勞工有增無減。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在委員會指出,非法勞工往往被發現受僱於回收場、酒樓、工廠等,這些工種一直是基層勞工謀生的地方,若僱主聘用非法勞工,直接打擊的便是基層工友的工作機會。

         2009年政府修訂入境條例,把非法入境者受僱工作列為刑事罪行,現時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最高刑罰是入獄3年和罰款35萬。但在委員會上,政府透露非法勞工僱主判刑平均是兩至三個月。從聘用非法勞工的個案不斷增加,我們有理由相信,現時判刑對僱主沒有足夠的阻嚇力。

        保安局局長在委員會中表示,相信大部份非法入境者是從內地而來。這表示有關當局如希望從源頭堵截非法勞工,必須和內地有關部門加強合作。早前有報導指廣州政府計劃加大力度打擊當地非法勞工,入境處必須加強和當地政府的溝通、合作,否則當地的非法勞工有可能循不同途徑來港,令非法勞工問題更加惡化。

        主席,我承認假難民問題以至其衍生的社會問題並不容易處理,在此,我無意煽動社會日益增加的排外情緒,但我必須強調,假難民問題不能影響基層市民和弱勢社群的生活。我促請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打擊非法勞工和僱用非法勞工的僱主。

        謹此陳辭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