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議案辯論

主席:

         統計處在6月初公佈了中期人口統計報告,指出2016年按原本每月住戶收入編製的堅尼系數為0.539,其惡劣的情況是45年來的新高。當中原因,除了是財富再分配出現了嚴重的錯配,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香港人口老化,沒有收入或收入不多的長者家庭增加。若我們不能有效回應人口老化的挑戰,相信堅尼系數還會進一步擴大,社會的貧富懸殊更趨嚴重。

         上任特首梁振英在發表施政報告時指出,不會落實民間爭取已久、沒有資產審查、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而只是會把資源集中給有需要的人。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在原則上,退休保障應是一種權利,香港取得今天的成就,是數十年來長者付出了青春及汗水換來的成果,當長者們青春不再,社會為他們提供生活基本保障是應有之義。而在現實上,設立一個資產審查方案,不但是篩走未符合資產限額的長者,更變相減低市民的儲蓄意欲,違背了以儲蓄作為退休保障支柱的原則。扶貧委員會在2016年發表的退休保障諮詢報告中,也表示較多的意見支持「不論貧富」的原則,我不在這裡重覆當中的論點,希望新一屆的政府能在全民退保的大前提下,共同商議切實可行的方案。

         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支持一個由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保方案,先由政府一筆過投放1000億元作啟動基金,再由僱主及僱員每月固定供款。政府在2015至1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會預留500億元承擔改善長者退休保障,我促請政府妥善運用款項,並額外增加資源,起動免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保計劃。

         現時,由僱主和僱員共同供款的強積金計劃並不能保障市民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更為甚者,強積金最大缺失是把非在職人口,如家庭照顧者和失業者完全排除在退休保障的範圍內。據統計處的資料,在2015年,全港家庭照顧者達65萬人,其中有30個百分比的人口已達55至64歲 ,他們的退休保障權益完全被忽視。勞聯在早前已作出建議,以最低工資作起步點,由政府為非在職及非全日制學生的勞動人口承擔強積金每月的最低供款,若以現時最低工資時薪 34.5元及標準每週工時44小時計算,每月的供款額為303.6元,便可讓社會上不同崗位人士也老有所依。

       在退休保障問題上,我們不能不提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我歡迎特首林鄭月娥放棄上屆政府固執己見的做事作風,重新考慮調整政府提出的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但我必須重申,不能把僱員權益和退休保障混為一談,在改善勞工權益的同時又拉既有權益的倒車,這做法並不合理,我促請政府在取消強積金對沖同時,亦不能損害僱員的應有權益。

         主席,香港是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但在繁華背後,是不少長者長年在勞工保障不足的社會裡,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低工資、長工時工作換取的成果,香港今天的繁榮虧欠他們很多,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我們的長者能安度晚年。

         謹此陳詞。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