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8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改善民生) Published on 2017-11-092018-01-12 by poonsiuping 施政報告辯論 第三節 改善民生 主席: 民生問題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首先會從勞工權益問題表達意見。在施政報告裡對立法保障標準工時隻字不提,但不提並不表示問題不存在。我在上一節的辯論裡已交代對標準工時的看法,不在這裡重覆。但即使在私人勞動市場還未落實標準工時,特區政府仍可在政府外判服務的標準合約裡制定標準工時,在勞動市場裡推動標準工時的工作,我一再建議政府在服務外判合約裡加入標準工時的條款,每周工作44小時,超時工作的工資每小時工半。 另一個勞工界極之關注的議題是取消強積金與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的對沖安排。我們歡迎政府以積極和務實的手法回應民間對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的意見,勞工界就取消強積金對沖的一個基本立場是不同意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計算比例倒退。施政報告亦未能提出具體方案,我們期望政府提出的新方案能切合勞工界的訴求。 施政報告透露,政府計計劃在2018年推出終身年金計劃,支持全民退休保障的學者早已指出,若在現階段政府不願落實全民退休保障,香港將失去了推行全民退保的時機。政府推出的年金計劃,無疑是讓長者多一個退休選擇,但這選擇只是對經濟較為富裕的長者才有意義。 在整個全民退保和有經濟需要的退休保障諮詢過程裡,政府強調的並不是數十年來,長者為香港的經濟付出青春和汗水,不論貧富的退休保障是長者一種權利,亦是社會回饋給長者應有之義。特首林鄭月娥強調的是公帑要用得其所,要用在最有需要的市民身上。 如果我們用相同的原則審視施政報告裡的措施,特首很難為她建議《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自圓其說。這計劃不但不是向最有需要的市民發放津貼,甚至是有濟富不濟貧的情況。住在愉景灣的中高收入市民,上下班乘搭渡輪,每程四十元,可得到政府的交通補貼,住在基層舊區的市民,若上下班坐紅van便沒有補貼。我不知道特首在討論全民退保方案時使用公帑的原則放了在那裡。 事實上,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早在2010年便提出免入息審查的交通津貼,在2011年11月,當時勞聯立法會議員李鳳英在本會辯論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辯論裡提出修正案,要求取消資產審查,代之以申請人的薪酬作為審批標準。我們認為,與薪酬掛钩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在技術上能解決政府的建議濟富不濟貧的問題,並更符合政府善用公帑的原則。 政府拒絕成立全民退休保障,無論是現時的強積金制度,以至2018年推出的年金制度,都忽略了一群對香港經濟作出了無償貢獻,但沒有任何退休保障的階層 — 家庭照顧者。據統計處的資料,在2015年,全港家庭照顧者達65萬人,其中百分之三十人口在55至64歲之間,他們沒有收入,亦沒有任何的退休保障。我們支持全民退保計劃,退而求其次,勞聯多年前已提出建議,以最低工資為起步點,由政府為非在職及非全日制學生的勞動人口承擔強積金每月的最低供款,讓社會上不同崗位人士也得到一定的退休保障。 職業安全一直是我關注的事項,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裡有一整段的論述和建議。我歡迎政府不再只在施政報告裡強調基建發展,能把職業安全提上議程。在今年截至10月初,單是建造業已發生了14宗致命工業意外,涉及17條人命。在施政綱領裡,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職業安全的措施,當中包括改善罰則,加強法例的阻嚇力,鼓勵建造業工人就不安全的工作情況作出投訴,讓勞工處能更針對性地進行巡查等。我全力支持政府的建議,並希望政府能盡快落實。 職業安全的監管主要依靠職業安全主任的巡查,在2017至18年財政預算的勞工處的綱領透露,在2017至18年計劃,每名外勤督察平均要視察450次,這樣的編制安排我相信絕不能滿足到提升工業安全的需要,遑論政府還要鼓勵工友舉報不安全的工作情況,我相信,勞工處有需要重新檢討安全主任編制的人手安排。 在今年施政報告裡,特首提出檢討分娩假,並把侍產假增至5天。分娩假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產物,儘管經過修訂,但已落後時代的需要。我們建議政府以國際勞工公約建議的14週全薪產假為標準,盡快檢討分娩假。事實上,分娩假和侍產假是二為一體,施政報告裡建議把侍產假增至5天,我們認為並不足夠,勞聯是建議7天全薪侍產假,政府更應更全面考慮分娩假和侍產假的內在關係,容許分娩假和侍產假合流,讓不同的家庭按需要,更靈活安排照顧嬰孩。 除了分娩假和侍產假外,我要求政府盡快統一法定假期和公眾假期,按統計處的資料,在2011年有逾85萬僱員沒有放取公眾假期,單是服務後業,有7成僱員只能於放法定假日。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帶有歧視性的假期安排早便應該取消,勞聯建議劃一假期為17天,消除「一地兩假」造成的問題。 主席,特首在施政報告裡提出安老服務以居家安老,社區照顧為主,院舍為輔,這安老政策涉及整個社會生態,香港的房價連不少中高收入的市民都難以負擔,居家也不容易,如何安老,香港是全球最長工時的城市,平均每周工時逾50小時,如何照顧長者。若要真正做到居家安老為主,院舍照顧為輔,政府便不能只是修修補補一些為輔的院舍照顧計劃,必須正本清源,解決居住和工時問題,事實上,民間一再提出設立租管、勞工界一再要求立法規管工時,這些要求政府一直置若罔聞,這樣不可能有真正居家安老,居家安老只會成為政府掩蓋安老服務嚴重不足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