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8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人口政策、教育及青年)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第二節 人口政策、教育及青年

主席:

  今節的辯論內容是討論施政報告的人口政策、教育和青年,而有關勞工權益的討論則會在第三節進行。但特首林鄭月娥在她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的人口政策建議,觸及了一個很重要的勞工權益問題,擴大輸入人才和外勞。眾所周知,勞工法例只為香港僱員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一些措施如最低工資,甚至連為保障基層員工的生活需要也做不到,真正主宰了香港勞工的薪酬福利是市場,市場人手短缺,僱主便要增加薪酬福利來聘請人手,否則便請不到人,這是最基本的市場規律。

        正因如此,特首在施政報裡提出擴大輸入勞工,在施政報告的第135段是這樣說的:「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會與業界商議加強培訓及吸引新人,尤其是青年人入行,亦會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與持分者探討適度和有規限地增加輸入勞工。」勞工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亦表示,安老院舍要輸入外勞是遲早的事,政府會透過現有補充勞工計劃,為資助安老業界輸入外勞。局長並認為勞工界是講道理,不會見死不救。

        勞工界從來都是講道理的,但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並不是輸入勞工的免死金牌。原因是輸入勞工必會打破了市場以供求關係,直接影響僱員調整薪酬福利。眾所周知,安老行業薪酬低、工時長、工作環境惡劣,這些都是行業難請人、青年人不願入行的原因,若以輸入外勞來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必然窒礙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和改善僱員的工作條件。

        在2015年起,政府便預留了1.47億元推行「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提供1000個培訓名額。在計劃下入職的護理員月薪是10,360元,成功註冊的保健員月薪是12,450元,根據統計處的資料,在2016年中,香港僱員的工資中位數是16200元,以15歲至24年齡組別計算,他們的工資中位數是11900元。安老院舍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也不理想,對青年人而言,安老服務本身已不是具吸引力的行業,入職的護理員工資較同齡的工資中位數還要低,即使成功註冊為保健員,工資也只是與同齡的工資中位數相若。這如何吸引青年人入行?「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反應欠佳,這是必然結果,但這絕不應、亦不能成了輸入勞工的理由。

        若再看看勞動市場裡安老院舍的薪酬,更是觸目驚心。根據今年10月補充勞工計劃職位的空缺資料,現時私人安老院舍護理員平均月薪約12000元,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逾10小時。資助安老院舍的薪酬待遇好一點,個人照顧工作員起薪點是14,000多元,政府在下年度還會調整。羅致光局長強調在服務條件相對較好的資助安老院舍輸入勞工,我認為這是荒謬的。理論上,若人工福利較佳的資助院舍人手不足,首先便會吸引了私院裡工作的僱員轉工,並不是以人手不足為由輸入勞工。而更大問題是安老服務作為一個工種,在市場裡不可能割裂,即無論是從那一部改變供求關係,對整個行業都有影響。

        事實上,現時在補充輸入勞工計劃下,已有近1400名外勞從事安老服務,可見勞工界是實事求是,理性務實地處理輸入外勞問題。

        在施政報告的134段提到了政府會完成人才清單,吸引專才來港。事實上,在2015年,傳媒已報導了政府制定人才清單,指人才清單涉及10個行業逾100種職位,當中包括了銷售和公關經理、廚師、社工和教師等,新聞見報後社會嘩然,政府在傳媒追問下含混其詞,說人才清單不準確。儘管現時政府已換屆,我們擔心人才清單是借屍還魂,輸入更多勞工。

        這並不是勞工界杞人憂天,事實上,現時政府已經有多個輸入人才計劃,包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等。以「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為例,在2016-17財政年度期間 ,計劃批出超過一萬宗個案,當中接近一半的所謂人才沒有學士學歷,同時,有3成獲批個案的每月薪酬不足2萬元。整個輸入申請,黑箱作業,沒有民意監察。在施政綱領表示,勞福局預計在本年內完成制訂人才清單的可行性的顧問研究,我要求政府首先全面檢討現時人才輸入計劃,提高透明度和強化監察機制,防止濫用情況才可考其它的輸入人才方案。

        另外,以中港家庭團聚為目標的單程證計劃,由1982年起實施至今,幾經演變,透過計劃來港人口已超過140萬人。計劃實施了超過30年,但以家庭團聚來港人口非但沒有減少,近年每年都4或5萬多人透過單程證計劃來港,這本身便是一個龐大的輸入勞工計劃,當我們討論輸勞工,輸入人才,但原全不考慮每年有4至5萬多名的新移民來港定居的事實,並不是全面分析香港人力資源應有態度。單程證計劃是由內地有關部門審批和簽發,特區政府只能在核實資料上配合,但隨着中港兩地融合和生活水平已無很大差異,我相信特區政府應和內地部門協商,檢討每天150名來港定居的名額,我建議在減少來港配額的同時,設立一個反向計劃,讓香港人以家庭團聚為由,可申請回國內定居,並取得國民身份,這才現實地反映中港兩地的關係。

        歸根究底,我們培育自己的人才,遠比輸入人才重要。在資訊科技年代,大家都知道要終身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過住的人生軌跡,由青少年時代十多年的傳統教育,跟着便是40多年的職場生活至退休,已不合時代的需要。要提倡終身學習,便要在工時上作出規管,這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本港一份財經月刊今期便以工時為專題,圖文並茂,指出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城市,但換來的並不是生產力的提升,只是累鬧累的低等勤奮。勞工界要求設立標準工時,以至我所屬港九勞工社團聯會要求設立有薪教育假期,既是保障勞工權益,亦是回應時代的需要,可惜政府至今不為所動,反而捨本逐未,提出所謂輸入人才而不改善自身培養人才的環境。

        我歡迎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專責小組檢討自資院校及副學士未來路向。我曾多次指出副學士制度定位不明,存在與職業教育互相爭奪資源的問題。期望專責小組在檢討副學士未來路向的同時,能考慮以職業教育作為青年學生的主要進修出路。在施政報告的第123段,特首說在選舉期間已提出增加50億元的教育開支,涵蓋整個教育體系,包括幼稚園、中小學、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和專上教育。在特首的視角裡,職業教育仍未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部分,更不能分享50億元的教育新開支的資源,當職業教育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部分,我們將如何推動職業教育,如何鼓勵有志向的青年,投身職業教育。

        主席,施政報告裡有關勞工權益的其他問題,我會在下一節再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