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言 Published on 2018-04-252018-04-26 by poonsiuping 嚴格來說,2018至19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是財政司司長撰寫的第一份完整的、可體現財政司司長理財風格的財政預算,市民亦期望司長能有新的理財風格,在政府財政有千億盈餘、萬億儲備的時候,能切實採取一些紓民解困的有效措施,緩和社會的貧富差距,以至還富於民,消減社會的怨氣。我在上一份財政預算案的發言裡曾稱讚半途出家,接任財政司司長能居中而為,一方面在過往的財政預算的基礎上規劃政府的來年預算,同時亦放棄前任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因此,我對司長發表的2018至19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和很多市民一樣,是充滿期待。 在財政預算案的第47段,司長提到理財新哲學,他說,行政長官提出新一屆政府的理財新哲學,認為在確保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應該採取前瞻性與策略性的理財方針,善用盈餘,為香港投資、為市民紓困。可惜,在預算案裡我看不到新一屆政府有勇氣果敢行動,切實解決一些結構性的社會矛盾。施政報告裡公布的交通津貼計劃,我一再批評是濟富不濟貧的措施,在這裡我不打算重覆。今個財政預算案裡,受惠最多的是高薪而有物業的中產家庭,當中包括退稅安排、差餉寬免、子女和父母免稅額提高等。措施同樣地是向富足家庭傾斜。如果所謂的理財新哲學是支援富足的中產階級,我不能認同這樣的發展方向。 在今個預算案裡,有多項的建議是勞工議題。財政預算預留150億元,以配合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或長服金的對沖安排,最新則是勞福局局長透露政府預留了172億元的承擔額。現時,政府已提出了一個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初步方案,勞工界是支持政府建議,我們希望政府就方案諮詢社會意見和進行立法期間,能同步進行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前期工作,保證在本屆政府任期屆滿前,能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建議。 預算案表示,政府非常關注受僱於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員工的僱傭權益。在去年,本會在檢討政府服務外判制度時,我提出了三點建議,包括要求外判服務承辦商在僱傭合約中訂明工時為每週44小時,以及超時工作必須以1.5倍工資率作補償;承擔保障外判服務承辦商僱員權益的最終責任,及提高對投標者在僱員權益和待遇方面的計分比重。我認為這些要求是合情合理,希望勞福局檢討外判服務制度的工作小組能接納建議,財政司司長亦能在資源上配合。 職業安全一直是我關注的題目,在去年便發生了29宗致命工業意外,當中建造業便佔了22宗。香港的致命工業意外,基本上維持在平均每兩星期便有一宗,而建造業更是當中的重災區。在預算案裡,司長稱香港建造業素以高效著稱,我提醒司長,這高效是以工友的生命換來的,香港不應繼續這種以生命換來的建築高效。司長稱會積極採用創新科技,提高生產力、建造質素、環保效益和改善工地安全。改善工地安全只在司長提出的連串與時並進的措施裡敬陪末座,並且,在今個預算案裡,也只是有這寥寥六個字,帶過了建造業的工業死亡意外高企的問題。我一直要求政府檢討工業安全和補償政策,起碼在資源上,政府可加強建造業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導員的資源,增聘人手,加強監督工業安全。 在勞工問題上,不能不提司長在預算案裡表示,「本港最新失業率低於百分之三,反映勞動市場緊張,隨着人口急速老化,本港的勞動人口在未來數年將會見頂回落,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我們應該針對個別行業的需要,適時適度地增加輸入勞工」。我必須再強調,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並不是擴大輸入勞工的護身符。當最低工資都不能保障基層工人的基本生活所需,談論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是沒有意義的。 在新增撥款方面,我有兩點必須提出,一是政府繼去年增撥五十億元當教育經常開支外,預算案再增撥二十億元,遺憾的是,政府的教育體系中,並不包括職業專才教育。本年度職專教育的預算開支約為三十億元,但專上教育是其開支的9倍。在上屆政府,已接納了「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建議,承諾在硬件和軟件上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扭轉職業教育在社會裡次等教育的觀念。我認為政府在教育資源的處理上,仍是把職業教育定位與文化教育不同的另類教育,這不利職業教育在香港的發展,阻礙香港多元化培訓人才,支援不同行業的需要。 此外,為了應對流感高峯,醫管局動用5億元推行紓緩措施,減輕前線醫護人員壓力,我不知道有多少基層的前線員工在5億元中受惠。在討論預算案的特別財委會會議期間,我曾查詢醫療支援職系的人手狀況,發現醫療支援職系人手流失極為嚴重,無法挽留有經驗的員工。我認為醫管局應全面檢視醫療支援職系的薪酬待遇,減低流失率。 主席,在預算案的討論裡,最後不能不提當司長面對社會有強大派錢聲音時,公布了一個4000元補漏拾遺措施,我認為這措施是煩瑣吝嗇,謹小慎微,行政措施複雜,對申請和審批都諸多不便,最終仍難紓緩社會的不滿。我建議司長考慮簡化這4000元的補漏拾遺措施,把4000元派發予全港租戶,以紓緩全港無殼蝸牛的住屋壓力,我相信這是惠及面廣,易於執行,能對症下藥,有效紓緩社會矛盾,希望司長能考慮建議。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