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勞聯報第210期《設立失業貸款基金 解決僱員燃眉之急》

201911

  香港今年的經濟發展受到內憂外患困擾,中美貿易談判遲遲未有結果,加上本地一連串社會事件打擊,為本地市道蒙上陰影。上月政府公佈最新經濟數字,可見本港經濟仍在繼續走下坡。截至8月,本港出口貨值已連跌10個月。同時今年8月的訪港旅客人次及零售業銷售總值亦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約40%及23%。市道疲弱對各行業前線從業員的生計構成直接打擊,導遊、飲食業及零售業前線員工面對開工不足,被僱主要求放取無薪假,部份甚至面對失業問題,亟待政府施以援手。

  香港生活成本向來高昂,基層市民生活本已捉襟見肘,經濟沖擊更令他們雪上加霜。我認為政府此時必須向失業市民伸出援手,協助他們暫渡時艱。我和勞聯自金融風暴後便建議政府設立失業貸款基金,讓市民可在失業期間向政府借貸,待重返職場後分期攤還貸款。具體而言,政府可考慮向失業一段時間的市民,批出一筆最多為其失業前6個月工資總和的款額,並以同期就業收入中位數為上限。本港最新失業率為3%,當中約40%(約45,000人)為失業3個月或以上人士。假設基金以失業3個月,同時並無領取社會福利署失業綜援的市民為對象,以最新就業收入中位數18,700元計算,若失業率維持在3%,基金承擔額為37億元﹔若失業率上升至4.5%,而失業3個月或以上人士比例不變,其承擔額亦只會增加至58億元,相對政府過萬億財政儲備,甚至去年「關愛共享計劃」過百億開支,明顯只是九牛一毛。何況,基金以借貸形式協助失業人士,相關支出亦能在經濟恢復後逐步收回,能夠在不構成嚴重公共財政負擔的情況下,保障失業僱員生活。

  實際上,財政司司長在今年8月及9月已先後公布一系列措施,表示要撐企業、保就業,並減輕市民生活負擔,當中撐企業的措施亦包括向中小企提供借貸及融資擔保。可是所謂的保就業措施,原來只是通過對中小企提供協助,減低他們裁員減薪的誘因。而一系列減輕市民生活負責的措施,實際上亦與每年的派糖措施相若,未有針對失業僱員的即時需要。政府為中小企提供可高達600萬元貸款,無非是協助它們周轉,與市民共渡時艱。我不否認政府已公布措施的作用,但對於失業僱員而言,它們始終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及時雨。我促請政府在面對經濟困境時,不能忘記打工仔女的經濟貢獻,要適當地向他們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