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潘兆平議員就二零二零至二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向財政司司長表達意見

二零二零至二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意見書

一波三折的中美貿易談判,有望在短期內達成協議,為陰霾彌漫的香港經濟帶來一絲曙光,但中美兩國已不是過往的戰略合作伙伴,即使中美貿易談判協議達成,相信未來中美貿易亦有很多糾纏不清的爭拗,加上香港內部政治失序已影響到經濟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香港經濟前景毫不樂觀。在去年8月起,財政司司長先後公布了一系列撐企業、保就業的措施,但這些措施,並未解決市民在經濟下行時面對的困境。以下是我對2020-21年財政預算案的意見。

1. 設立失業貸款基金
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一直要求政府成立失業貸款基金。早前,勞工福利局局長回應我的要求時說若貸款缺乏擔保,並不可行,我不同意勞福局的講法。事實上,現時學生資助辦事處亦有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容許學生在就業後才分期攤還貸款,我們認為,政府設立失業貸款基金,市民在失業期間向政府借貸,重返職場後分期攤還貸款,既可解市民失業燃眉之急,對公帑負擔有限,我們再次希望財政司司長能落實建議。

2. 直接紓解民困,緩和社會怨氣
在上個財政年度,我們曾建議政府免除繁瑣手續,直接派錢給香港市民。現時已有不同的團體,建議政府派發一萬元,我們支持建議。

3. 增設臨時職位,提升政府購買外判服務標準
面對經濟下行,就業職位流失,加上大量社區設施在社會騷動事件中損毁,急待重建或維修,政府應增撥資源,開設臨時職位,重建社區和協助有需要家庭。此外,我們要求政府提高購買外判服務的標準,要求非技術外判服務承辦商與僱員的合約規定每周44小時標準工時,超時工作工資率是原工資1.5倍,以履行政府作為良好僱主的責任。

4. 改善再培訓局「特別.愛增值」計劃
政府委托再培訓局在今年10月推出「特別.愛增值」計劃,為失業人士提供綜合培訓及特別津貼。不過,該計劃特別津貼最高只有每月4,000元,被批評嚴重偏低。我要求政府儘快落實早前公布提高津貼額至每月5,800元的建議。同時,現時該計劃涵蓋的職業技能課程均屬就業掛鈎課程,我建議將再培訓局的「新技能提升計劃」課程納入計劃內,讓有志留在原有行業的失業僱員亦能把握機會自我增值。

5. 為勞工處及勞資審裁處增撥資源
近年,勞工處的勞資關係科每年需要處理超過1萬4千宗勞資糾紛及申索聲請,勞資審裁處每年亦需要處理約4千宗個案,工作繁重。面對失業率持續上升,未來數月勞資糾紛個案可能持續增加,為免勞工處及勞資審裁處處理個案的時間大幅延長,令工友無法及時取回應有權益。我建議政府在2020-21財政年度為勞工處及勞資審裁處預留額外資源,適時增聘人手,例如透過開設短期職位,協助申索人處理較瑣碎的文件手續等,縮減輪候時間。

6. 增撥資源,全面落實公務員五天工作周模式
五天工作周政策,推行已逾13年,但至今仍有兩成多公務員未能受惠,人為地令公務員隊伍出現不同的工作周模式,影響公務員士氣。我認為,政府現階段應考慮增撥資源,全面落實公務員五天工作周。

7. 加強對租屋住戶援助
在施政報告建議為輪候公屋住戶和其它低收入住戶提供租金津貼,這是我們一直向政府倡議的要求,我希望在今個財政預算裡能得以落實。但除了低收入住戶,夾心階層租戶租住房屋同樣面對不少困難,現時租務市場裡實施的兩年租約,所謂一年「死約」、一年「生約」完全保護不了租客的權益。我建議維持兩年租約的原則,業主是受兩年死約約束,租客則維持一年「死約」、一年「生約」不變。此外,政府的財政預算對供樓人士提供稅務寬減措施,也應為租樓人士提供稅務寬減,以減輕租樓市民的生活壓力。

8. 檢討醫療劵金額,增加醫療劵的靈活性
在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的藥物及醫療服務指數的百分比,2019年10月與2018年的同期比較,分別增加1.9%及3.3% ,隨著物價指數不斷上升,政府有必要每年檢討醫療劵的金額,以確保醫療券的價值不會被醫療通脹不斷蠶食,使醫療券能真正有效減輕長者的醫療負擔。此外,我們建議政府放寬醫療劵使用規限和靈活性,例如可購買政府認可便利長者生活的樂齡產品及長者夫妻能合併使用醫療劵。

9. 為家庭照顧者提供退休保障
強積金最大缺失是把非在職人口,如家庭照顧者和失業者完全排除在退休保障的範圍。勞聯在早前已作出建議,以最低工資作起步點,政府為非在職及非全日制學生的勞動人口承擔強積金每月的最低供款,若以現時的最低工資時薪 37.5元及標準每週工時44小時計算,即每月的供款額為330元,讓社會上不同崗位人士也能老有所依。

10. 還富於民,檢討稅制
我們建議為政府的財政儲備設置上限,以18個月政府開支為界。在檢討稅務安排方面,我們要求在金融和地產市場設立資產增值稅,並重設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