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1 勞聯報第213期 《對抗疫情困局 救人救市刻不容緩》 Published on 2020-05-122020-05-13 by poonsiuping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政府加強限制市民社交接觸,整體經濟進一步萎縮,而個別行業如旅遊、飲食及零售等更是苦不堪言,放取無薪假,甚至遭裁減的僱員比比皆是,根據統計處數據,本港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的失業率為 3.7%,較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的3.4%,上升0.3個百分點,按此攀升速度,未來突破4%是預料之事。執筆之際,政府剛推出第二輪抗疫基金,市民正在熱議當中的利弊。 過往政府推行的「撐企業、保就業」措施為人詬病,皆因政府只著眼於「救市」,派發的津貼多落到企業手上,亦無硬性規定款項要作為僱員支薪之用,「打工仔」無議價能力,敢怒不敢言,最終無助解決生計困難。過去數月,我曾協助機電工程、建造業及機場工友就疫情援助津貼約見發展局及機場管理局,表達工友意見,盡我職內所能,然而長遠而言,仍需政府制定一套完善而涵蓋廣泛的政策,才能帶領市民走出困局。 第二輪抗疫基金提及的「資助薪金計劃」涉及800億,政府向合資格僱主提供工資補貼,以保留其僱員,僱主須承諾不會裁員。工資補貼以5成工資作為基礎計算,該工資上限為每月18,000元,為期6個月,預計涵蓋150萬名僱員。對此,我的評語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說措施是千呼萬喚,是自疫情開始,社會不同階層、黨派都有要求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直接援助受疫情影響的僱員,如勞聯便一直要求政府成立失業貸款基金,但政府置若罔聞,說措施猶抱琵琶半遮面是指政府的措施只是紓緩了仍在職場裡的基層員工遭解僱的壓力,但對最需援手的失業僱員毫無幫助。 儘管抗疫基金有論及未來兩年在公私營界別創造3萬個、總值60億元有時限職位,短期內支援未受資助計劃保障的失業工友,然而真正解決市民燃眉之急,長期必須設立妥善的失業保障制度。我相信,成立失業貸款基金,讓市民可在失業期間向政府借貸,待重返職場後再分期攤還欠款,不但可解決現時疫情下失業僱員的困境,長遠而言,對穩定社會、凝聚民心也起積極作用。 香港經歷一連串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經濟空前蕭條,社會急需一系列直擊痛症的措施,已無多餘資本作兜轉。我會繼續監察政府推行的政策,以期能真正幫助到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