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在今份施政報告的開首,提出要砥礪前行,帶領香港走出困局。香港在過去兩年經歷風風雨雨,的確有需要思考如何重新出發。不過,望梅不足以止渴,在疫情未止的當下,施政報告以大量篇幅講述香港長遠發展計劃,卻未有為市民眼前的難關提供良策,令人失望。
以航空業為例子,特首在施政報告發表之前,已透露會推出措施協助航空業復甦,令不少從業員期盼。不過,在施政報告正式公布的措施,包括港珠機場合作、興建國際航空學院、發展航天城及航天走廊等項目,只是將目光放在香港國際機場的長遠發展。我同意香港需要鞏固已有優勢,包括其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不過,受疫情衝擊,香港機場的業務至今未見恢復,當務之急,應該是為業界,包括從業員,提供應急支援。雖然政府及機管局在去年為航空公司及後勤服務公司提供各項支援措施,但包括國泰在內的各間公司,仍然接連裁員。而僱員即使有幸保住飯碗,在底薪低的薪酬結構下,仍然因失去加班收入及放無薪假等安排而收入大減,難以維持生計。
去年底,我所屬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曾就航空業僱員的收入及儲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有一半受訪者收入大減三至五成,部份因此只餘下一至三個月的生活開銷。就此,工會曾要求政府及機管局仿效建造業做法,撥出資源向機場員工派發抗疫津貼,無奈不獲正視。不論是專業工種,或是前線員工都是航空業的重要資產,空談未來規劃而不照顧支撐機場運作的重要人力資源,不足以重振本港的航空業務。
在勞工政策上,施政報告提出落實劃一假期的建議,政府終於回應勞工界爭取多年的訴求,但劃一假期以兩年一日,以十年時間落實相關建議實是匪夷所思,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讓政府這樣拖延政策。最令勞工界失望的,是施政報告始終未能回應廣大社會的訴求,直接支援失業的市民。過去一年,政府嘗試通過保就業計劃、再培訓課程等間接手段以紓緩失業惡化,但事實已證明無補於事,由2019年8月起本港失業率持續上升,失業人數已由12萬人增加一倍至24萬人,就業不足人數亦由4萬人大幅上升至約13萬人。
行政長官多次強調本屆政府對建立關愛社會,照顧弱勢社羣的承擔,從數字上顯示,用於社會福利的政府經常開支由2017-18年度分別653億元,上升至2020-21年度的939億元,年均增幅為12.9%。數字上升但是否用得其所,加上,現時香港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政策是否更針對、更有效解決市民的苦況,實在令市民憂慮和質疑。
勞聯曾在12月中舉行「撐飲食業工友記者會」,反映因第四波疫情已令員工無限期放無薪假,僱員再受沉重打擊,積蓄早已耗盡,部分工友更需要賒借度日。加上,多輪紓困措施堅拒直接支援僱員,令僱員更無助和不滿 。
政府多次以僱員可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的「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劃」來拒絕其他失業貸款基金或失業援助金。事實上,雖然政府將健全人士申領綜援的資產限額放寬一倍,加上施政報告新推出的措施,將綜援申請人或受助人的所有保險計劃現金價值將會獲豁免計算為資產。但很多僱員指出申請資格門檻仍然過高,而將保險計劃現金價值豁免,當局預計受惠人數數以千計,這離現實的需要相差甚遠。一是失業人數大增至24萬人,但截至2020年11月,領取綜援的失業類別個案不足2萬宗,可見失業綜援只是杯水車薪,政府必須有更有為的措施,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僱員渡過難關,我多次建議政府成立失業貸款基金,希望政府能認真考慮。
另外,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及的新措施,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恆常化。我是樂見政府將計劃恆常化。根據社署資料顯示,2020年首8個月的申請宗數已達12,534宗,較去年同期新增52%。可見計劃有實際的需要,但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要在今年8月才開始恆常化,我希望政府能彈性處理現有計劃,並且加快恆常化的步伐。
防疫措施,政府的表現強差人意,政策往往落後於疫情的發展,措施也疏漏百出,社會輿論已多所批評,我不再重覆,但接下來政府還要大規模的為市民接種疫苖,鑑於疫苖資訊相當混亂。並且滲入了政治因素,政府要妥善處理市民接種疫苖,衛生部門內部必須有效協調,對外能增加資訊的透明度,同時能及時澄清社會的虛假消息。開誠布公,本來是施政的王道,但對特區政府來說,可能是一個奢望。
對公務員來說,執行政府的政策決定是職責所在,即使是萬般不願意,在崗位仍要履行相關的責任。政府推行公務員宣誓已塵埃落定,儘管事前局方已有諮詢各大公務員工會,另亦設有一個月的簽署時間,我希望局方盡可能寬鬆處理公務員的宣誓,在維護國家的主權,效忠特區政府的同時,不要把宣誓作為挾制公務員的工具,若公務員工作動輒得咎,不但影響整個公務員團隊的士氣,還會影響公務員的服務質素。
另外,有關檢討紀律部隊職系架構事宜,原定上年便完成檢討,然而因為疫情影響,部分職管雙方的會議需要延期,拖慢職系架構檢討的進度,希望政府能加快檢討的進度,此外,職系架構檢討不應只聚焦在紀律部隊,亦應擴至各部門,同為特區政府服務,本應一視同仁。
最後,「公務員中醫先導計劃」已推行將近一年,我樂見政府有主動作出檢討,上年8月便開始以問卷調查收集服務使用者對先導計劃的意見,然而相關是否增加服務量卻要下年度才決定,這與熱切期盼使用中醫服務的公務員存在落差。不少公務員向我表示,他們打了數十次電話仍未能連上現時公務員中醫診所的電話,可見需求巨大,希望政府能加快檢討,並落實18區公務員中醫診所的具體時間表。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