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 潘兆平議員參觀城巴及新巴巴士車廠

2021年6月8日,潘兆平議員聯同其他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參觀城巴及新世界第一巴士車廠,以了解巴士的最新設施,以及車廠的運作。

當中,潘議員在位於柴灣的巴士車廠,藉此機會了解車上多個加強巴士安全及乘客友善的最新設施,包括電子穩定控制系統、下坡車速限制減速控制裝置、可監察司機狀態的安全駕駛輔助系統,以及為所有座位設置的安全帶等。

*以上相片來自立法會秘書處

2021-01-25 潘兆平議員就二零二一至二二年度財政預算案向財政司司長表達意見

2021-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意見書

由2019年下半年起,香港便接連受社會事件和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至今,陰霾未過。財政司司長最近在網誌隨筆裡亦說,儘管政府在去年預算案及防疫抗疫基金下已先後推出了超過三千億元的支援和紓困措施,但這些財政支援畢竟只能屬杯水車薪,很多企業和打工仔正承受著巨大壓力。但司長認為,在編制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我們既要考慮現時疫情下市民的需要,也要及早部署和投資未來。在這科技變革和疫情催生了消費行為及商業模式轉變的今天,顯得尤為迫切。司長思考制定財政預算方向說的是大道理,問題是在風高浪急的當下,預算案的措施應側重於疫情下市民需要,還是及早部署和投資未來,這才是今個財政預算案成敗的關鍵,以下是我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

  1. 直接的失業援助
    設立直接的失業援助,支援失業僱員,這是廣大僱員的共識。政府不能再迴避問題,政策上可以是直接的失業援助金,或是勞聯提出了十多年,以強積金作保證的的失業貸款基金。
  2. 延續及改善保就業計劃
    我們支持政府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不同意以創造就業機會為由放棄保就業計劃。就政府過去兩輪的保就業計劃,最大缺點是保了僱員就業但沒有保障僱員工資,我們要求政府推出新一輪保就業計劃,並且確保僱員能領取原有薪酬的三分二工資,以二萬元為上限。
  3. 奬勵醫護員工
    為醫管局轄下的全體醫護人員每人發放一萬元,醫護人員一年多來站在疫症最前線,守護香港,身心都面對沉重壓力,政府理應體恤和有實際回饋措施。
  4. 鼓勵市民接種疫苖
    為鼓勵市民接種疫苗,達致全面清零,盡快重啟香港經濟,向完成疫苗接種的市民發放3,000元消費券。
  5. 支援互聯網診症的發展
    疫症肆虐,除了帶動了網上購物,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外,在國外網上診症也有長足的發展,這方面香港嚴重滯後,財政預算應撥出專款,以研發和推動本港的網上診症服務。
  6. 加強對租屋住戶援助
    在施政報告建議為輪候公屋住戶和其它低收入住戶提供租金津貼,這是我們一直向政府倡議的要求,我希望在今個財政預算裡能得以落實。但除了低收入住戶,夾心階層租戶租住房屋同樣面對不少困難,現時租務市場裡實施的兩年租約,所謂一年「死約」、一年「生約」完全保護不了租客的權益。我建議維持兩年租約的原則,業主是受兩年死約約束,租客則維持一年「死約」、一年「生約」不變。此外,政府的財政預算對供樓人士提供稅務寬減措施,也應為租樓人士提供稅務寬減,以減輕租樓市民的生活壓力。
  7. 擴大舊樓渠管污水檢測 加強控疫
    現時出現多宗大廈群組,佐敦一帶的舊樓群更成為爆疫溫床。根據資料顯示,全港至少有2 萬幢樓齡已過30 年的大廈,勞聯認為政府可統籌及資助,這些大廈進行喉管檢查及污水檢測,若發現有環境污染危機,即可採取適當的措施,防範病毒。此舉更有助帶動和改善物業維修及相關工種的就業情況。
  8. 檢討醫療劵金額,增加醫療劵的靈活性
    在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8年藥物及醫療服務物價指數的累計升幅分別高達39.6%及41.0%,高於整體消費物價增幅,隨著物價指數不斷上升,政府有必要每年檢討醫療劵的金額,以確保醫療券的價值不會被醫療通脹不斷蠶食,使醫療券能真正有效減輕長者的醫療負擔。此外,我們建議政府放寬醫療劵使用規限和靈活性,例如可購買政府認可便利長者生活的樂齡產品及長者夫妻能合併使用醫療劵。
  9. 增撥資源,全面落實公務員五天工作周模式
    五天工作周政策,推行已逾13年,但至今仍有兩成多公務員未能受惠,令部門裡出現不同職級而享有相異工作周模式的不公平情況,影響著公務員的士氣。對此,希望政府加快推行試行計劃,擴大計劃範圍,逐漸增加人手,以完善輪更制度,並就政府全面落實五天工作周制定確實時間表。
  10. 還富於民,檢討稅制
    為減輕市民負擔,我建議政府繼續推行薪俸稅百分百寬免,並將上限維持在2萬元。在檢討稅務安排方面,我們要求在金融和地產市場設立資產增值稅,並重設遺產稅。

2020-09-01 勞聯報第215期 立法會選舉押後 勞工福祉懸而未決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本港超過半年,經濟蕭條,社會發展陷入停頓。今年7月底,特首更宣布因應第三波疫情爆發,將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選舉戰幔未能如期揭開,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處理接下來一年立法會任期真空的問題。執筆時,仍未見政府公佈明確的方案,當中,我最關注的一點,是立法會真空期對勞工階層的影響。

  盡快遏止疫情是政府的當務之急,特別是仲夏已過,在秋冬來臨之際是疫情的高危時期,特區政府如何吸取過往處理疫情失誤的教訓,在未來更好地把疫症遏止在萌芽階段,這不但要依靠政府,還要整個社會群策群力,香港才能渡過難關。與此同時,疫情揮之不去,已令旅遊氣泡、健康碼等重啟對外經濟活動的措施胎死覆中。限聚令重新收緊,亦令不少小商戶百上加斤。政府不但要盡快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各行各業,更重要是有政策的突破,直接援助受疫情影響的僱員,否則接踵而來不但出現行業的倒閉潮,失業問題亦會激化社會矛盾。在這一年的真空期間,如何推出大規模紓困措施,為小市民提供及時支援,將會成為特區政府的一大考驗。

  此外,有兩大勞工法例的修訂,原本在立法會換屆後政府便會提交新一屆立法會審議,這是指取消強積金對沖和與提高違反職安健法例的罰則。立法會任期真空,亦為爭取勞工權益的工作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我極不願看到一些改善僱員權益的法例因立法會真空期而受到延誤,這些條例每延誤一天便有更多的僱員在不合理的法例下失去權益,取消強積金對沖延期執行,打工仔女的強積金便會受損,職安健罰則不提高則現時的職業意外頻生的情況更難改善。隨著立法會選舉延後,未來一年的立法會真空期間的立法工作如何處理仍懸而未決,但若勞工權益的改善因而受到影響,這是我極不願看到的局面。

  因為疫情而令立法會選舉押後,實屬前所未見。我期望政府盡快尋找合適方案,處理立法會任期真空的問題,莫讓打工仔女成為疫情下的犧牲品。